李佑先:小玩具成就大事业

  来源:本刊原创  文/纪晓涵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近几年,玩具制造业人工与原料成本正不断上升,国际贸易与技术壁垒愈发显著,我国玩具出口面临着不小的生存危机。曾是美国第二大零售巨头塔吉特供货商的素艺玩具——在中国拥有3家工厂、具有近20多年历史的老牌韩资企业,其东莞分公司因负债累累,负责人不知去向而宣告倒闭。由此引发了公众对于珠三角地区企业生存状况的关注。原材料涨价、银行贷款收紧、工人薪酬提高等导致的生产成本持续增加是东莞素艺玩具有限公司及其它很多珠三角制造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而与此同时,和东莞毗邻的深圳市龙岗区,一家中等规模的玩具制造企业——深圳市奇蒙玩具制品有限公司却稳扎稳打,步步为赢,呈现出旺盛的发展态势;其领军人李佑先是一位目光深邃、勤奋务实、稳健睿智、追求卓越的优秀青年企业家。

 

   增长才干 自主创业

    上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深圳的大街小巷,让这个昔日的小渔村神话般地迅速蜕变为一座现代化的大城市,成为创业者的热土。201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深圳,正意气风发地向着新的目标大步迈进,朝着建设国际化先锋城市的方向加速前行。深圳海纳百川,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每一个来深圳寻找梦想的人,为那些梦想的绽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其创造出众多属于深圳也属于这个伟大时代的奇迹。

    人生总是充满着机遇,但机遇往往只赐给有准备的人。对于不懂得把握的平庸者来说,机遇如同天空中的浮云一般,飘来飘去,永远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对于那些善抓机遇的智者来说,哪怕只是一次不大的机遇,他们都会牢牢地抓在手里,由此成就一番事业。李佑先毫无疑问属于后者。1998年,正值年轻气盛的李佑先舍弃内地稳定的工作,离开地理位置偏辟、经济发展滞后的老家湖北黄冈,南下深圳打工,期待能够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幸运的是,当时对外界还懵懵懂懂的李佑先很快进入一家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台资企业,开始了自己的寻梦之旅。

    对于初进特区的李佑先来说,一切都充满了未知和新奇。他在打工的过程中正视自己在技术、管理和眼界等方面的种种不足,下定决心从零开始,虚心学习。四年的打工时间,是他努力工作认真学习的阶段,更是他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为他日后发展夯实了基础。

2002年,李佑先觉得“要做自己的事情”。于是,他和一位朋友凑一笔资金,合伙开了一家小规模的制品厂,踏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万事开头难。李佑先和合伙人一开始找不着门路,也没多余的资金雇佣员工,只能事事亲历亲为。当时玩具制造业处于比较活跃的时期,只要客户看中模具样板,就可以下订单。于是,从绘制样板,寻找意向的合作公司,登门拜访,到争取订单,李佑先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他清楚地记得,当时奇蒙聘请的第一个文员月薪是六百块,配备的第一部数码相机和第一台电脑都是近万元。相机和电脑如今都“退役”了,但还保存完好,收藏在李佑先的办公室里。这些都是李佑先创业起步的见证,让他一生难忘。

    然而,2003年全国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性肺炎差点让李佑先的心血付诸流水。李佑先自创业初期就致力于国外市场的开拓,通过香港与台湾的外贸企业向欧美日市场进军。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期,大多数外国客户都中止了原先的订单。工厂没订单就只能停产,而停产一天的损失对于当时尚未形成规模的奇蒙来说,打击无疑是相当大的。李佑先当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苦苦寻求“突围”良策,为争取订单日以继夜地四处奔走。

    “那个时候体会最深的一个道理就是,不管经营多么困难,老板一定要咬牙挺住,充当员工的主心骨;在经营活动中,做到诚实守信。”至今李佑先回想起那段往事仍是感慨万分。在最危急的时刻,是他香港和台湾的朋友伸出援手,公司才得以闯过难关。但归根到底,还是他诚信的人格魅力发挥了作用。因为他不管是做人还是做生意,都是待人以诚,与人交心,重合同守信用,自然赢得了朋友乃至合作伙伴的信任,他们才会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予以帮助。

    经过了“非典”的考验,李佑先在2003年的秋天收获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桶金。2004年,奇蒙玩具制品有限公司在深圳龙岗正式落户。如今九年过去了,奇蒙稳步持续发展,由小变大,由弱而强,工厂由一家发展到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