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广义:肩负传承中华民族雕刻工艺重责

2014/10/30  来源:本刊原创  文/本刊记者 张宜良 柴潇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瑰宝,象牙雕刻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长达数百年的岁月长河里,几度闪烁出耀眼的光芒,成为国人的骄傲。

    而在中国象牙雕刻的队伍里,有这么一个人,他几十年如一日,务实求实,拼搏进取,成就卓著,成为令人瞩目的行业领军人物。

    他孜孜追求象牙雕刻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把北京象牙雕刻写进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象牙雕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他在危难之际接手负债累累、频临倒闭的北京象牙雕刻厂,挽狂澜于既倒,创新经营,最终把它打造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优的国家荣誉企业。

    他,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象牙雕刻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全国金银珠宝工艺品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象牙雕刻厂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北京进茂骨雕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肖广义。

 

   传统工艺 再创辉煌

    象牙雕刻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在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遗迹中就发现有用象牙雕刻制作的器具,而发展成为工艺品是在明清时期。时至今日,象牙雕刻在中国分为南派和北派,所谓南派就是广州等南方地区的雕刻风格,北派就是北京地区传习皇家风格的一派,北京象牙雕刻厂就是北派代表。这一派系的牙雕作品更加严谨、精细、讲究,影响更大。

    肖广义多年来一直行走在北京工艺美术行业里,所以聊起北京象牙雕刻的历史,自然如数家珍。特别是在他闲暇之时,与他品茗交谈,你能学到比书籍更加丰富生动的知识,你能品读到他大写的人生。

    据他介绍,北京牙雕向来以仙姿媚态的古装仕女和秀丽动人的圆雕花卉见长,它以高雅、古朴、精细、遒劲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牙雕制作的工艺程序要经过凿、铲、开脸、磨、彩熏等五道工序。从技术层面上讲:凿,就是开坯成形;铲,即精细加工;开脸,是做人物面部细致表情;磨,作精细的抛光;彩熏,根据不同的要求对作品进行染色处理,或熏制成仿古产品。雕刻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运用深浅浮雕、镂空雕和立体圆雕。这些知识对于牙雕创作者和收藏者来说是必须知晓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北京象牙雕刻厂于1958年由民办的象牙作坊、合作社合并成立的国家企业,至今已经有55年的历史了。它最重要的繁荣期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为国家创造外汇作出了巨大贡献,而牙雕艺人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享受到上世纪50年代那样荣光。

    1956115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切接见了北京牙雕老艺人杨士惠——杨士惠当时是作为“走上合作化道路的手工业代表” 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喜。1958年,北京象牙第一、第二生产合作社、唐敬业象牙厂公私合营,诞生了北京象牙雕刻厂。1959年,周恩来总理接见牙雕厂老艺人、劳动模范崔华轩;朱德、康克清夫妇亲临工厂视察,并对工厂使用蛇皮钻取代手工操作高度赞赏,指示“多用机器,多在机器上发展”;全国政协组织郭沫若、沈钧儒、李济深、马寅初等社会名流、文化大家来厂视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北京象牙雕刻厂的关怀和激励,极大地激发了北京牙雕艺人的创作热情。艺人们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集圆雕、浮雕和镂空雕等技法之大成,融为一体;并从古代绘画、石雕、泥塑等艺术形式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形成了北京牙雕造型优美、装饰华丽、线条挺拔、刀法富于变化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