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斌:扬帆正当时 商海泛远舟

  来源:本刊原创  文/本刊记者 张宜良

 

 

深圳精神怎么定义?对于老深圳,这并不是个新鲜的话题。多年来,不同的言者,不同的场合,都有不同的表述。而在不同的措辞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理念,那就是:深圳“敢为天下先”。从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开始,从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锤敲响开始,从新中国的第一张股票在深圳发行开始,不断挑战,不断创新,就已经成了这座先锋城市的永恒宿命。

这样的精神,折射在个体深圳人身上,就是一种勇于抛弃过去经验,勇于接受前路的未知性,勇于创新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在深圳青年企业家——深圳市骏遒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斌身上,体现得特别生动,特别明晰。初创企业用了两年,成就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仅用四年,由此谱写了他事业人生精彩的篇章。

 

辗转商途 自主创业

1966年,肖斌出生于大别山南麓湖北罗田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地处偏远山区,经济基础差,兄弟姐妹较多,家里日子过得十分清苦。但艰苦生活同样是砥砺人生的重要课堂,磨练了肖斌自强不息的意志,养成了他好学上进的精神。1985年他顺利考上天津纺织工学院,四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到专业对口的地方国营企业黄冈毛织厂。

到这时,肖斌和绝大多数同龄同学一样,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又顺利地“参加工作”了。在厂里,他先后干过技术员、工程师和技术科长等。一晃6年过去,中国的国企也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由于体制僵化,生产效率低下,很多行业又面临来自沿海地区民营企业的强力竞争,多数国企效率下滑。而偏偏旧观念作祟,内耗严重,管理乏力,很多改革措施无法推进,不少国企效率低下,致使大量员工下岗。

我们无法改变道路,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道路。面对重重危机,肖斌觉得,太多的东西我们无法改变,那就改变自己的选择吧。1996年他离开毛织厂,第一次抵达深圳,他才发现自己并不孤单:在这片青春的热土上,到处是像他这样的青年,为着主动掌握命运而勇敢南下!30岁而立之年,才开始外出“打工”那就把以前的六年当做练兵,或者新生活的储备吧!

在深圳,肖斌先是进入一家台资企业,做工程设计。后来他还做过销售、售后服务等工作。前后干了7年,或许在内地看来,这属于令人忧心的“工作不稳定”,但是在深圳,人们能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这是增加历练、丰富能力、扩大见识的良机!

果然,靠着这些年积累的行业经验、社会阅历,2004年,肖斌走上了创业之路,在深圳龙岗开了一家塑胶公司。虽然第一次创办的企业很小,但这段实践为肖斌累积了客户资源、社会关系、管理能力。

2006年,肖斌以一种更为自信和成熟的姿态,推出了一个新的企业——深圳市骏遒电子有限公司。几年间,公司从二十多号人发展到今天的逾三百人,成为一家集LCM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服务于通讯、终端、家用电器、工业设备、仪器仪表、汽车音响及消费品等领域。

肖斌创业之路,从另一个角度充分证明: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事业失败,唯退缩胆怯、放纵命运的缰绳而不再努力,才是真正的事业失败,这本质上又是人生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