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升:打造中国钟表第一品牌

  来源:本刊原创  文/张宜良

 

   在文化中栽培品质

    如前所述,手表的主要功能已经从计时转变为身份标志,决定了表商必须往高端走,往品质走,往品牌走。在一般人看来,好品牌就是好品质,就是肯用料、肯用工和技术好。对单个商品可以这样理解,而对一个企业来说,则还要仰赖一个深层的因素——文化。文化能使打造品质的行为成为习惯,成为内在自觉。而这一点,正是今日中国整个制造业遇到的爬升期难题。

    在以品质过硬著称的产地,例如日本、德国,往往有一种“刻板”的文化,凡事严谨,一丝不苟。管理学者余世维曾经到日本考察,考察团里有人提醒那个日本女导游:你的肩头有一根落发。女导游于是抽出一片纸巾,将头发包起来,送到垃圾桶。这个细节让余世维很感慨,日本产品的“精工”,就是来源于日本文化的“精心”。而在中国,模糊化、实利化又是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习惯的一大特点,凡事笼统把握,善于应变取巧。这种文化很利于短期投机牟利,但对于打造高端的、品质持续稳定的品牌,劣势就颇为明显。

    在钟表大国瑞士以及欧洲很多国家,人们首先将产品视为“艺术品”(而不是泛滥复制的“商品”),加以近乎虔诚的膜拜。很多匠人不求闻达,竟成世业,因为他们乐在其中,深深沉醉于那种美感和成就感。对这一点,多次出国访问的徐东升深有感触。而中国人要做品牌,还得克服浮躁心态,要静得下来,钻得进去;不能一心求产量,不能单纯求卖相。

依托这些的思考,徐东升又致力于打造严谨有序、高贵华美的企业文化。

    领导者是企业的第一文化。告别了年轻时在高校当团委书记的风风火火,步入中年的徐东升个性逐步沉稳下来,在衣着、举止、言谈等方面渐渐展露出成熟和雅致,锐意而又包容,严谨而又豁达的气质。在公司,他总是西装革履,彬彬有礼,言谈举止有条不紊,这与飞亚达企业所理想的文化非常契合。他也成为了企业文化的标杆,标志,灵魂。

    相比欧美,在中国企业培植高端文化,必然遭遇某些文化和素质的瓶颈:大量职员从应试教育出身,或于商海奋斗起家,跟细致的艺术美感、浓郁的人文涵养有一定距离。

    先天不足,后天努力。徐东升以充沛的学习精神垂范于下属。他总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博览群书,孜孜以求。哲学、心理学和艺术类读物,总是占据了他出差旅行箱中特定的空间,方便他在飞机上和小车里随手翻阅。不少企业家热衷于管理技巧类读物,渴望“速成”,而徐东升却沉得下来,看些思想艺术性的、非应用性的典籍。书中未必谈论赚钱创业话题,他也未必有条件系统学完某个门类,但偶有一得,即如醍醐灌顶,大开心智。

    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日久天长,这位身材高大的草原汉子,统领下属搏击商海的企业家,在豪迈与精明以外,又沉淀出别样的儒雅来。接触他的客户都有这样的评价:这不是个公司老板,而是个博学和富于智识的领导者,也是个艺术家。

    由老总带动,飞亚达上上下下都有了这种求真、爱美、懂美的风尚追求,对于创造之美、形式之美都有深刻的体悟。在飞亚达,员工培训不是各种浮躁鼓动的励志宣讲,而真正是润无声的学习,学习岗位知识,也学习素质课程。你可以选择西方艺术史,可以学习音乐欣赏课程,也可以参加礼仪类培训。

    这种学习让员工从内到外地接受熏陶,与其说是为了“用人”,还不如说是立足于“育人”,以人为本,让员工在既有计划、又有自主兴趣的学习中,提升素养和能力,自然而然地靠拢企业目标。而正因为是“自然而然”的,故而很少发生思想抵触,员工乐于接受并享受在飞亚达的工作生活,流失率远远低于行业水平。

    飞亚达人当中有这样一个“段子”:去就去最高级的酒店,哪怕去喝杯茶;如果不够钱,就去喝杯水;如果还不够钱,就去上上那里的厕所……这不是简单的一段趣话,不是鼓励奢侈消费,更不是穷人发牢骚,而是一种企业精神的文学化描述。飞亚达人不断提升视野,不断靠近高端和品位,不断学习和汲取高端质感与美感,以更好的运用于企业产品。矢志不移,已经凝入企业文化。

    文化艺术熏陶的结果,就是今日飞亚达团队落落大方、井然有序的工作面貌以及知书达理、高贵不凡的团队气质。另外,飞亚达产品设计还结出一个国际大奖——2010年德国红点创意设计大奖。

    这个荣誉是沉甸甸的。众所周知,德国是世界设计史上的先锋,德国“红点奖”(RED DOT DESIGN AWARDS)与德国“IF奖”、美国“IDEA奖”并称世界三大设计大奖,是工业设计界的“奥斯卡”。

    2012年,代言人古天乐、高圆圆在出席米兰时装周时佩戴飞亚达腕表,将飞亚达在国际上又进行了一次完美演绎。38日,飞亚达参加了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这也是它连续第12年参展,并成为进驻一号国际品牌唯一一个来源于中国的品牌。为配合“心在更远处”的品牌概念,飞亚达更是携手代言人拍摄了最新时尚大片。

    徐东升和飞亚达人的努力,还体现了中国工商人物对于精工文化的自觉。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正面临从资源经济、人力经济向品牌经济的重大转型。中国的企业必须形成新的职业精神和品质态度,对工业产品达到新的审美标准,脱离过于浅近的事功,以品质为目标,以文化为根基,才能打造更多卓越的品牌,完成这一具有伟大经济史意义的转型。

    企业文化的背后是社会文化、民族文化。文化的改变,品牌的形成,何尝是一朝一夕的事?

    徐东升带领飞亚达人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