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叙堂:弄潮商海望红尘

  来源:本刊原创  文/张宜良

 

南无阿弥陀佛(胡叙堂 书)
 
 

   佛谛养性

一幅书画佳作,力透纸背乃是作者对于世事人生的领悟。领悟得深刻,则作品韵味浓郁;领悟得独到,则作品意趣盎然。胡叙堂在书法上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要归于佛教给予他的人生启迪。多年来的精进用功,使他在研习佛典方面颇有建树。

上世纪90年代,胡叙堂与佛结缘。出生于饥寒、成长于匮乏、经历世事种种的胡叙堂,对于佛教的领悟是有根基的。例如对“苦”的领悟。佛教有四谛,苦、集、灭、道,苦谛居第一,和集谛一样属于对人生本质的认识。佛教本身就产生于释迦牟尼对苦厄的沉思。《增壹阿含经·四谛品》解释说,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恩爱别离苦、所欲不得苦,取要言之,五盛阴苦。是谓名为苦谛。 

 

  

胡叙堂收藏品

 

 

从极左政治,到改革开放;从南粤小村,到国际都会,胡叙堂看到,外部物质世界丰富了,却不能改变人生的许多悲苦。闲时信手翻看报纸、打开电视,不难见到,现今人与人的隔阂、虚伪和伤害,现今人的执迷痴妄,慈爱尊敬沦丧,正在酿造多少亲友反目、家庭离析的人寰苦痛,有过于物质贫瘠的古代。这充分说明了,众生要脱离苦海,光有技术进步和物质发展,还是不足够的;世人需要更多的内心反省思归,需要对终极价值的更多信仰,需要对人生真理的更多宣扬。

有鉴于此,胡叙堂一方面严于精进自律,另一方面希望佛法精要能惠及更多世人,他借各种机缘向人宣传佛法,宣扬他对佛理的领悟。他的这些领悟,可以折射在他的收藏、书法、为人处世、甚至经商赢利上的卓越风格上。例如,不贪不义之利,不好不实之名;对他人之过少一些嗔怒,多一些善爱;对生意场上各种风波起伏保持平和心态……这些处世法则,可以说来自佛典的启悟,客观上亦使他的事业更趋稳健。在工作之余,胡叙堂喜欢抄写佛经,既能精进书法,亦可以修身颐性,拂拭心灵尘埃,获得人生启迪。

这就是胡叙堂,身处赌城的灯红酒绿,身处商海的利来利往,而能笑对红尘,以佛明心,以理励志,以兴趣滋养心灵,始终保持了一份自在的心灵空间,恰如莲台般空明静洁。

是为善,是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