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缔造属于中国的IT帝国

  来源:本刊原创  文/魏晓嘉

 

 

 

    忧患前行求得更高远的发展

经历了多次大环境起伏的任正非对危机特别警觉。这也正是任正非拥有的能够穿透企业纷繁复杂表象的深邃思想力。20013月,正当华为发展势头十分良好的时候,任正非在企业内刊上发表了一篇《华为的冬天》,在文章中冷静地指出: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破产,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也许就快来临了,这不是危言耸听。这篇力透纸背的文章让华为人警醒,同时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震撼。接下来这篇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曾被许多企业作为企业危机管理的范本。“冬天”自此超越季节,成为危机的代名词。

任正非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提醒华为员工:“华为的冬天来临了吗?”“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怎样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在任正非看来“冬天”是常态化的,必须时刻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在华为发展过程中,任正非先后提出了三次“冬天”。2001年任正非第一次提出了“冬天”,他对华为指出了十个措施,包括改进管理,抓薄弱环节,找最短木板,坚持均衡发展,不断强化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管理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工作,提高贡献率;2004年三季度的内部讲话中,任正非再次提出华为要注意“冬天”。在这篇长达1.3万字的讲稿中,任正非检讨、审视了华为目前遇到的严峻困难,称这场生死存亡的斗争本质是质量、服务和成本的竞争。在危机意识洗礼了华为8年后,任正非说,要“对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竞争的艰难性、残酷性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提醒员工,“经济形势可能出现下滑,希望高级干部要有充分心理准备。也许2009年、2010年还会更加困难”。而在2012年底华为举行的的国际咨询会议上,华为的一位英国顾问期望任正非展望一下华为今后10年与20年的远景,他脱口而出:“20年以后的华为,我可以告訴你,两个字:‘坟墓’。”华为的德国顾问戴姆勒——奔驰公司的前高管,对此说道:“任先生能这么想,20年后华为会活得更强大,德国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我们民族总有危机意识,华为跟我们很相像。”

“冬天也是可爱的,并不是可恨的。我们如果不经过一个冬天,我们的队伍一直飘飘然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冬天并不可怕。”任正非将他的危机意识传递到公司的上上下下,使得冬天预警和危机意识成为了华为的基因,促进了华为长期保持自身的内在活力,也为华为提供了生生不息的长期牵引力。可以说正是这种危机意识,华为才能始终毫不松懈,不断完善。危机之下,负重前行。任正非断言飞速发展的通讯行业的技术革命迟早要到来,而只有这样的机会,才能颠覆国际巨头的王朝。而机会总是降临在准备好的人身上。

在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浩瀚海洋里,一批批大大小小的科技公司起来了,又倒下了,但是华为,稳健成长,狂飙突进,销售超过千亿元。深厚的企业文化,时刻都具备的“危机感”,使华为成为连跨国巨头都寝食难安的一匹“土狼”。而其核心缔造者任正非在2011年以11亿美元个人资产首次登上福布斯富豪榜,在《财富》中文版第七次发布中,位居“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榜单之首。致力于让华为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的任正非,始终坚持不断创新,顺应时代变化,不断调整发展战略。从普通士兵到通讯霸主,任正非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奇迹。

《福布斯》杂志曾这样评价:“任正非是一个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人物,却是国际上最受人尊敬的中国企业家。”任正非,这位睿智且拥有坚毅与魄力的企业家将继续挑战跨国巨头,引领华为走向更加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