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华:艺海耕耘数十载 传承创新结硕果

  来源:本刊原创  文/本刊记者 柴潇 张雅诗

 

在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会上,赵永华为毛泽东、邓小平的保健医生王敏清(左1)题字

 

赵永华,字景宋,别署艺涯斋,自幼喜爱艺术,遍临历代名家法帖,独成一格,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日韩文化交流协会名誉顾问,中国画院院士,中国岭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市永华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省民革党员。他擅书行、草、隶、篆、楷、魏、板桥体、毛体,各种书体作品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屡获金奖、特等奖。他独创的“永华体”,成为书坛奇葩。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赵永华的3幅不同书体的作品入选中华艺术名家书画珍品展,其中“永华体”扇面作品荣获一等奖。2012年,经赵永华授权,国家邮政总局为纪念中共十八大召开将“永华体”及其行、草、隶等书作制成邮票,以“美丽中国”邮册发行。其部分作品被国家博物馆、北京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国收藏家协会和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及开国领袖毛泽东、邓小平的保健医生王敏清等收藏。

 

才子出寒门 游历磨技艺

自古英雄多磨砺。赵永华出生在湖南省邵东县东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中有兄弟姐妹六个,他是老大。小时候父亲认为永华天资聪颖,要他遵循古训,长大出人头地,便对他严格要求。那时他很少外出玩耍,每天都要在家里临习古帖,直到他考上了省重点中学——邵东三中。

在这所学校里,他遇到了一位美术老师刘文成,老师发现赵永华的天份很高,字写得很漂亮,让他帮忙分担学校的一些文书工作,参与宣传活动,这对赵永华后来的书艺绘画影响极大。

赵永华因家中缺少劳力,便中途辍学,回家务农,在农耕之余,研习雕刻,最终能在不到寸长的头发丝上刻出一首唐诗。最让他满意的还是在国内各大高校刻钢笔字时,总想着要创新,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双手放到背后,反手刻字,经过反复实践,终于能够反手在背后任意刻出诗词名句来。特别是在毛主席故居韶山为外国人表演反手刻字,令老外拍手叫绝。

后来因母亲常年患病及妻子身体欠佳等原因,赵永华选择了医生这个行业。他悬壶济世,闻名十里八乡,还在三线建设(枝柳铁路)修建中被评为先进医务工作者。但由于他对书法的热爱,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在治病之余,常常无意识地在空中写写画画。1984年冬,赵永华决然弃医从艺,带着妻子邓香英以卖书艺为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夫妻俩将儿女安排在各自的学校寄宿后,过起了挑担云游、浪迹天涯的艺术人生。赵永华以卖字为生,看上去非常风雅,实际上却是重体力活。他们从一个城市走到另一个城市,要带着自己精心设计的书写桌凳和大量的纸墨,夫妻俩总共要担200斤的担子,真是历尽人间酸楚事。由于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妻子也愿意跟他一起颠簸流离。每走一处,走访墨友,上下求索,以切磋技艺和心得体会为一大乐事。整整十年,夫妻俩从未回家与儿女过年团圆。这一时期的流浪生活,对赵永华后来事业的发展和最终取得成就,集三个绝活于一身,无疑具有极大的作用。

1984年到1996年,夫妻以卖字为生挣到了足够的钱,在家乡建了一座3层楼的房子,后来又在县城买了房子,并办起了“永华书法艺术学校”,才结束了浪迹天涯的日子。经过了大半生的游历磨练,赵永华在艺术界的名气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