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虎:创新经营理念 还原时尚本质

  来源:本刊原创  文/张宜良

 

   自主与创新——独具慧眼的市场认识

   浸润于时尚行业多年,加上原先沉淀的文化素养,赵云虎对时尚和奢侈品的见解达到了理性的自觉,非是一般时尚人士能望其项背的。在赵云虎看来,从事奢侈品生意是一个“打富济贫”的过程,实际上高级时尚的生活决不是浪费和可耻。

  赵云虎提出,奢侈品就是要定位给10%的高端人群来消费,反对者认为这种观点“嫌贫爱富”、“滋长腐败”、无益于社会,还说奢侈品行业很“黑”,是让别人烧钱来获得暴利。对此,赵云虎总是莞尔一笑,反问说:“成功人士有很多钱,你准备让他们拿钱干什么?”对方往往回答说,投资啊,继续投资。赵云虎摇摇头道:“一辈子反复投资、一辈子艰辛创业,留下财富给后人、给别人,这种苦行僧式的事业人生,实际上并不能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要允许存在其他动力,那就是追求物质享受上高于常人。那么,通过奢侈品来鼓励成功,鼓励创富,对社会来说不也是一件善事么?”反对者听后,不得不认可其中的道理。

  实际上,奢侈品不仅是对成功的鼓励,相关产业还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牵涉背后的产业链条。例如游艇业,就与造船业、钢铁产业等众多行业密切关联。

对于国内奢侈品领域的现象种种,赵云虎也独具分析视角。他谈到,中国的奢侈品行业基本被欧洲的几个大品牌所垄断,人们疯狂地追捧LV、爱马仕等知名品牌。在法国商场里,排队购买LV的顾客,90%都是中国人。盲目跟风追捧的做法,不仅让中国人花了钱,还没得到别人的尊重。试想,如此“受役于物”,缺乏心灵自足,挂上越多的高贵品就越像是个暴发户,谈何真正的品位呢?这种对待奢侈品的不太健康的心态,客观上又滋长了欧洲大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倨傲姿态。君不见,欧洲奢侈品在中国大面积开店铺,大面积攻城略地,唯我独尊,垄断眼球,一本时尚杂志从头到尾都只宣传某一个品牌。本土品牌丧失时尚的话语权,受制于洋品牌,其结果就是中国商场里的奢侈品越来越同质化,商品单一,失去丰富多样性,受影响的其实还包括中国消费者自身。由此,赵云虎坚定地认为:奢侈品并非越纯粹洋化就越好,每个国家或民族都应该有符合自己文化理念的奢侈品;奢侈品应该是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而不是受制于西洋品牌和消费者自己内心的桎梏。

  在巴基斯坦,赵云虎发现了一件当地品牌的奢侈品,非常漂亮和精致。打听价钱,对方开价十几万美金,并且强调说全世界就这一个。赵云虎问:“可不可以再做一个?”对方摇摇头,说没有,因为这东西的材料、造型都是纯天然的,花纹和构图都是无法仿造的。在黎巴嫩,赵云虎发现了顶级的特色晚礼服品牌;在泰国,他看到一个新颖的珠宝品牌;在菲律宾,他见识了昂贵的民族手袋品牌……赵云虎认为,这些奢侈品无关西洋,但是别具价值,其实一点也不比国际大品牌差;只有对多元化的审美价值满怀信心,奢侈品产业才不会因膜拜、仿制而僵化,才能充满勃勃生机!

赵云虎认为,中国应该打破欧洲的垄断,建立起自己的奢侈品标准和系统。他说,现在国内很多设计师颇具才华,在国际舞台上暂露头角,但是,光有人还不够,还要有自己的风格标准,有自己的品牌;要培育各种公平的平台,比如舆论平台、市场平台、资源整合的平台,亦需要消费者拥有持正和独立的态度来评价本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