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浒山:龙飞凤舞藏神韵 勤思苦练攀高峰

  来源:本刊原创  文/本刊记者 张宜良 胡倩

 

国学大师、文坛泰斗文怀沙为刘浒山(左)亲授法宝合影

 

 

 

鸾翔凤翥志趣高 潇洒飘逸性情真

张怀瓘《书议》认为:“草与真有异,真则字终意亦终,草则行尽势未尽。”“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是以无为而用,同自然之功;物类其形,得造化之理。皆不知其然也。可以心契,不可以言宣。”“行尽势未尽”、只“可以心契”而“不可以言宣”的草书,在书法艺术中别具一格,著名美学批评家宗白华先生便认为,狂草所呈现的灵动之“舞”,是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因此书法家得以饱蘸情意的乌墨,汲朝气、灵气和锐气,将其独特的个性呈现于字里行间。草书要以纯线条的驰骋表达充溢于胸腔的情怀,书法家必须做到物我皆忘,化机在手,才能得“草之微妙”,才能做到笔势虽尽,而余韵徐歇,能够“骋纵横之志”,“散郁结之怀”。

刘浒山的作品集中收录在20065月由新华社出版的“复兴”系列之《刘浒山书法集》,其中不乏王羲之的《上虞帖》、《初月帖》,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长征七律》,怀素的《论书帖》、《自叙帖》等临摹佳作,也有《龙》等个人创作。今细细揣度其书法,繁密疏淡合而为一,轻钩重笔错落一体,欹正相济,浓寡相依。笔法娴熟,曲意酣畅,纵横弛辔、收放自然。品有古法、字不失度;墨蕴苍劲而行云流水,章法迤逦而气脉畅达。

西方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布封在《论风格》中提出“风格即人”,在中国也自古就有“文品即人品”、“诗品出于人品”等说法。书法亦然,书如其人,刘熙载《艺概》云:“笔墨性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而即便是学宗一家,其人之不同性格性情在书法中也能得以展现,孙过庭《书谱》有言:“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从刘浒山的书法作品中彰显的性情品质恰似鲍照诗:“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在以“深圳速度”闻名全国的经济特区中土生土长的刘浒山却丝毫没有受到城市化带来的浮躁气息影响,依然数十年静守书法之道,这正是刘浒山秉性情致的不同凡俗之处。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刘艺称赞他:“在物欲横流、拜金日盛的今天,而他却在方桌白纸的净界驰骋杀出一条自己的道来。”著名书法家谢云也称赞道:“刘浒山的一些草书作品,神气完备,又不失书卷气,在深圳这商业发达的地方能静心习书可喜可嘉,真是后生可畏。”

中国八一书画院院长、中国红色文化书画家协会主席袁伟对刘浒山也赞誉有加,他说:“书法的最高境界就是精神上的自由,这也是刘浒山所要追求的,他做到了,在传统的书艺上顺利地实现了这种精神的转换,即由传统文化人格转换为现代的自由人格。也就是说,他在继承中国古老的儒、道、佛等传统的思想精髓的基础上,有力地张扬了现代人格的自由精神,这就是刘浒山书法风格的实质内涵。”刘浒山专习狂草,可洞悉其自由不羁、大气豪迈的性格品质,虽是仕途中人,却为人正直,谦虚务实,不事张扬,颇具中国传统文士的虚旷情怀,尤为可贵。直观刘浒山的书法作品,其草书风格可用凌厉、奇峭、兀傲概括,更能领略到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深度,浓墨淡笔之间,矗立着一个丰满厚实、理性个性的当代优秀艺术家形象。难怪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评价道:“刘浒山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受父亲刘于鹊的熏陶、感染,迄今作品有了清风朗月之美,又有老道之辣。”私以为“清风朗月之美”和“老道之辣”恰如其分地表明了刘浒山人格魅力所在。纵观中国古代文化悠悠长河,那些深具“魏晋风骨”的高士似乎能在刘浒山身上找到共鸣,尽管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已然变迁,但这位当代书法家历经岁月的磨砺后仍不失其内蕴着的铮铮风骨和自然性情,具有一种有别于“魏晋风流”,而又深得其神韵的潇洒飘逸,这来自他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

刘浒山的学艺之路从未止步,2006年,他又拜在著名书法大师、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博导邱振中门下,继续在书法艺术道路中勤勉前行。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欧阳中石对刘浒山深抱期许:“他在文意中表现出来的文心和书法艺术中表现出的境界是一致的,走的都是雄健紊放一格这种‘以一贯之’的统一性,展现了艺术家对自我生命的觉悟和自信,正是这种觉悟和自信,使我们相信刘浒山先生在艺术上会走得更高更远。”